1)第一百六十七章 千秋功业始于吾皇帝_我真没想当阁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无完人,朱右樘做的决定不一定是最正确的,但一定是符合他心中的制衡之法的决定。

  天下是朱家的天下,家国对于朱右樘而言其实并没有界限。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的给自家的小舅子们开后门,转头却对藩王严格。

  皇帝心里有亲疏,并不完全是以忠心大明与否来用人。李广这种取巧的宦官都能受宠,以至于被百官抢着舔。

  谁碰外戚,谁阻止皇帝斋醮就会慢慢被疏远。

  弘治朝缺武将,如果说五龙同朝花光了大明的大半国运。那么土木堡之变,瓦剌留学生朱祁镇就是生生将大明留下的武将都生生梭哈光了。

  武将少,文臣多,朱右樘不喜欢谁,忍耐到某个程度之后就能顺势换掉。反正文官受委屈就喜欢辞官,有时朱右樘不想看见谁就顺势同意了。

  所以,秦墨深知,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大明的气运正隆,朱右樘仍旧有挥霍祖宗基业的资本。

  老板想杀谁就杀谁,说白了,谁玩命啊?

  秦墨自认为自己并非是无可取代的,一股脑的心怀天下,为苍生立命是行不通的,很容易找阎王报道的。

  朱右樘的天下,以孝治国,往小了说就是家族式的企业。

  百姓不过是朱家的私有财产,死了一些,也只是化作账面上的数字。京城不少百姓被国舅强占了耕地,朱右樘可以默认。

  因为在他眼里,百姓的苦难终究是纸上的一个模湖的字眼。而小舅子与皇后是放在跟前实打实的亲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小舅子喊他姐夫,皇后视他挚爱。天下都是他的,分给自己的亲人一些好处不为过。

  朱右樘确实是贤明之君,比起他的父亲朱见深而言更听话,更符合文官乃至于天下人对于一个君主的美好幻想。

  所以文人们呕心沥血,寒窗苦读十年,想要在这君主治下谋取功名利禄。人人拍手相称,这是最好的时代。

  但所有人都忘了朱右樘也是人,就一定有私欲。百官能争先恐后舔李广,事实上还是在投皇帝的所好。

  秦墨没有将朱右樘看得太高,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对待着这个顶头上司。将其当做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来看,而不是当做圣人去揣测。

  即便他的技术已经初步成熟,但他仍旧没有献术的想法。

  他始终想的是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技术可以外流,但一定要换来比技术更珍贵的书本乃至于百倍的东西。

  毕竟一时意气献术,然后呢?谁能保证秦墨不会因为一件事被处死?纵使能靠着君恩一直活着。

  那百年之后呢?史书不会将秦墨的存在抹去,会不会将所有的功劳都写在别人的头上?

  人不争名?那能为了什么?大丈夫岂能不思青史留名,只想着造福百姓固然可敬。但这个时代太荒唐,英雄坟头草也绿的慌。

  文官集团的斗争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