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公孙弘病死在任上。他的儿子公孙度继承了平津侯的爵位。

  明显就是其爹干的好,其子享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接下来我就说一下刘安,此人的所作所为给其后人所带来的结果跟公孙弘正好相反。

  祖上无德,子孙有遗殃!

  刘安,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长的儿子。刘长谋反被文帝发配到边疆,因而绝食至死。刘安的造反,不光是因为觊觎皇帝宝座,其中也有为父报仇,甚至帮父亲“圆梦”的成分。

  刘安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招致天下贤才以为宾客,修了传世名作《淮南子》(也称为《鸿烈》或《淮南鸿烈》)。《淮南子》共二十一卷,阐述和改造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塞翁失马”的典故就是出自这本书。

  不过,刘安修书的目的并不单纯。武帝是崇儒的,他接受了董仲舒“大一统”的理论。这个“大一统”就包括政治的大一统,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就是一般的诸侯王对此也会非常反感,更别说刘安这样有心造反的人了。因此,他修《淮南子》,用道家思想做鼓吹手,是为了从理论上、思想上来对抗武帝的崇儒和大一统。《淮南子》所阐释发展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就是为了反驳武帝的“有为”政治,给诸侯国的存在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合理性。

  当然,造反不可能光凭一本书取得胜利,所以刘安日夜都在秘密地招兵买马,等待时机。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由于他“崇儒抑老”的新政推行太过急切,引起了好黄老之道的祖母窦太后的不满。刘安选择在这时候入朝,就是为了打探长安城里的消息,怕自己错过了夺取政权的时机。

  这时候的武帝根基不稳,非常危险,连他的心腹、母舅田蚡都采取了骑墙观望的姿态。田蚡对刘安说:“现在皇上还没有儿子,王爷您是高皇帝的孙子,仁义道德天下莫不称赞。一旦皇上有个三长两短的,那么继承皇位的舍您其谁呢?”刘安听后非常高兴,对田蚡大加赏赐,田蚡固然也是乐不思蜀,两人都在心里各自盘算。

  武帝身体一向强健有力,且当时不过二十出头,何来“三长两短”之说?可见,当时的空气里有着政变的味道,而武帝最终度过了这个劫。

  没过几年,田蚡死了。刘安失去了在中央的眼线和助力。不过,他的造反计划还是按着步骤进行下去,并不有丝毫懈怠,但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个意外。

  王娡入刘启太子宫前,与金王孙生有一女,但她为了荣华富贵,毅然将此女抛弃。武帝的宠臣韩嫣提醒武帝有这么一个姐姐,武帝便发动人力将她从民间找了出来。王太后这个叫金俗的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