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七零章 韩琦的做法很臭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用辇架,而是乘坐着战车……再难的路,对于军伍来说都不是事,战车这样的利器,怎么可能不过雁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在《云中郡志》所言: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点缀。……挹其芳澜,郁葱可冷。六百年,沧海桑田,已经没了旧模样。”

  听王安石酸文,赵曦好像也想起了这段文字。

  大同盆地境内的桑干河、浑河、御河,三条河流滋养着这块盆地,怎么会是荒漠呢?

  自古,大同盆地一带就不是以农耕为主,被游牧民族占据的时间要比农耕民族占据的时间长很多。

  也是因为游牧民族的习俗,让这片盆地还能保持着水草丰盛的状态。

  让习惯了耕作的宋人,几万几十万的北迁,到底是对还是错?赵曦有些恍惚。

  可以断定,只要大同盆地成为汉人为主的生活区,他现在眼里看到的林木草场,会一律变成耕田……汉人对农田的执念,几乎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想想后世崇山峻岭上那赏心悦目的梯田,就能深刻的体会,汉人与耕田到底是怎样回事了。

  像大同盆地这样的平原地带…~

  “如今云应四州丁口多少?”

  “回陛下,四州之地丁口总计五十七万余,大多集中在州府的城郭周围。汉人林牙军五万,属北辽西京守备……”

  官家过雁门后,韩琦就回归了。从这一刻,他的身份又成了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不再是对辽谈判主官。

  该谈的都谈妥了,就剩下双方的君王签字了。

  “俘虏交换的事谈妥了?”

  其他条款谈判都还是相对顺利的,就是在俘虏交换这块,双方僵持了。

  在离开汴梁之前,韩琦这边的奏报表示,还没有达成一致。

  朝廷对此并不担心。北辽不可能放任大宋处置这近十万的俘虏,北辽号称控弦勇士一百万,他可以不在乎这十万,可他们得考虑那两百万勇士的心情。

  “宫卫一名换一匹战马,斡骨朵三名一匹,林牙十人一匹。老臣清点过俘虏,真正的北辽宫卫军不足五千,其余的说是军卒,更像是民夫……”

  韩琦的毛病改不了,那怕对于胜战的赏赐已经结束了,他还是要拐弯抹角的降低这次大战的功劳……毕竟这是一次纯武将主导的大战。

  没有明说河东之战是冒功邀赏,可话里话外在怀疑河东路将士。

  狄青还好说,不说对韩琦的那种恐惧,就说他现在的身份……他是返聘,纠葛不多。

  可郭逵和种鄂就很不爽,脸憋的通红,还没法开口……他们知道,一旦开口,所有的文臣都会一致喷过来。

  其实,韩琦在谈判基本完成,官家北上之前,以各种理由把这一段时间治理云应四州的降臣全杀了,激起了几次民乱……

  把俘虏说成民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民乱的原因,而不是他治理不当。

  “北辽答应交换俘虏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让国朝不得限制云应四州的百姓离开……老臣以为无不可……”

  韩琦的前后两句话,赵曦已经完全明白了。

  不能说杀掉这些降臣不对,而是韩琦操之过急了,采取的方式也不妥当。

  他以为杀鸡就可以敬候,殊不知还有兔死狐悲的说法。

  韩琦不管治军,还是理政,好像除了杀还是杀,就没有其他办法。

  不得不说,韩琦在云应四州的措施上,不管是处置降臣,还是安抚民心,以及推卸责任,都处理的很臭。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