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41章 封王释兵权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盆地这块宝地的大宛,不惜数次远征。

  表面理由是汗血宝马,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地缘政治。

  不过七河流域向来也是西域游牧部族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就在于这里优良的农耕条件,其实也是极佳的牧场。

  而在地理条件上来说,越过天山山脉后,七河流域的地形上已经是极适合游牧民族做战的河谷平原地带,没有了高山深谷的包围封堵,虽然夷播海东南也有一道自天山山脉向西延伸的山脉,但这条山脉不高,而且有许多适合游牧民从容通过的山口,缺少分割阻拦的作用。

  仅仅算是一条西域的明显势力分割线。

  而夷播海虽然东西超过千里,但是湖的西面,却是世界最大的丘陵哈萨克丘陵,北接西伯利亚平原,西南为里海低地和图兰低地,东缘多山地。

  这里向来就是游牧部族的冬季牧场,到了夏季,他们会转场到药杀水的中下游,或者到七河流域的南边,进入七河流域。

  虽然在夷播海的北岸遍布荒漠化戈壁,但他们会往西南绕过戈壁,进入河中地区,然后再往东北绕过卡拉套山(千泉水),进入到七河流域。

  不过当西域区域性的霸主衰弱后,往往西域各大版块就会陷入分裂割据状态,而这个时候,往往在夷播海北面哈萨克丘陵的部落,也就很难再重返到七河流域,或是河中两河流域。

  此时西域的几方势力往往只在本版块内流动迁移,夷播海和其北面、西南地区的荒漠戈壁,往往就成为了天然分界线。

  而在药杀水的左岸,是被称为饥饿草原的地带,一听名字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于是里海、夷播海虽然相隔很远,但险恶的地形,却成了西域的一道天然地理分界线。

  西迁的游牧部族,往往也很难再回来。

  远的匈奴,近的突厥可萨部等。

  他们越过这些荒漠戈壁、高原、丘陵地带,去了里海低地或是黑海平原后,便再也不愿意回来了。

  而当西域不能统一的时候,他们也很难经过别的版块,到哈萨克丘陵,或是里海低地转场过冬等。

  大唐如今便是以夷播海为西界,夷播海东南地区的七河流域,就成了大唐在西域的核心,不过因为七河流域缺少足够的险阻,尤其是三角洲平原上一马平川,且沼泽、湖泊遍地,拥有大小几千个湖泊,这就使的朝廷一面要利用开发巨大肥沃的湖口三角洲平原,一面又还得在靠近天山的山脚险要处构建军事防御网。

  碎叶、伊丽、清海这些传统的军镇,不断加固,一方面,朝廷加大往湖口三角洲平原的移民和分封。

  秦理所获的乌孙州世封都督,乌孙州,便就在夷播海西南角上,条件不如东南的伊丽河口三角洲,但也还算不错。

  朝廷在此设乌孙州,世封给秦理,也是把这块不算很肥但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