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8章 拓殖热潮_狂野北美18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运输队拖运至木材场,堆成一座座小山一样的木堆,盖上草席子阴干,最后制成木材用于建造房屋。

  “黑地”在这时候还不能交付,最后的步骤是由“苦役犯”进场,将残留的大树根一个个刨出来,堆放在场地的一边。

  这是最累的活,一般都是由苦役犯承担,清理完一片“黑地”的树根以后,就转战到下一个工地去。

  如此反复,繁重的劳动几乎没完没了。

  只要当地一天不停止烧荒拓殖,这种刨树根的艰苦活计就不会停止,可能会持续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

  苦役犯清理过的“黑地”就可以交付了,去向有两种;

  一种是给退役官兵分配,这些黑地大多是靠近城市,交通比较便捷,河流纵横方便灌溉的肥沃之地。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军方对自己的退役士兵还是非常照顾。

  分配给退役士兵的功勋田,如果想拿到开垦好的熟地良田,那么一英亩就是1英亩,这没有任何疑问。

  若是选择“黑地”,在东加里曼丹省有优惠政策,可以按1:2.2的比例授予土地权证。

  比如某位士兵有40英亩的功勋田,选择“黑地”则可以拿到88英亩,若投入积蓄再购入一些,可以用军方优惠价再买50英亩。

  超过的部分,就得按市场价购买田地了。

  这样政策的出台,让大部分的退役士兵们都愿意选择“黑地”,毕竟面积要大的多,开垦出来以后,可以享受“十税一”的终身优惠政策。

  终身优惠政策的概念就是,退役官兵在去世之前,这些功勋田都可以享受“十税一”优惠税收。

  等到去世后,这些功勋田将会由其子女继承,性质同时转变为“十税三”的普通民田。

  “功勋田”不可以转让,出售,只能以遗产继承的方式获得。

  “民田”可以经由政府部门登记转让,出售,但是要收取交易额10%的田产转让税。

  这项税收6成上交帝国中央政府财政,4成归属所在地政府财政收入,备案后方才合理合法。

  在皇家直属领地范围内,则是6成上交皇家内务府,4成留在地方用于财政开支和建设方面。

  如今在帝国本土,最早一代的退役官兵们已经凋零的十之七八,土地绝大部分转为民田,依然享受税收优惠的功勋田极少极少。

  “黑地”的第2个去向就是流向市场,通过公开挂牌售卖的方式,绝大部分落入华裔移民手中。

  这些大部分来自天堂省的华裔移民,多以宗族姓氏和亲朋好友的方式,组成一二十人到三五十人不等的团队拿地。

  购买动辄数千英亩,大宗数万英亩的也屡见不鲜。

  这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每一次殖民开拓战争都是获得大量优质土地的良机。

  错过了这样的好机会,下一次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