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3章 1876年的纷乱局势_狂野北美18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税人的钱,居然是英国国会大厦的四倍之多。

  而且法院仍未建成,米国动产信贷银行丑闻暴露出有大约2000万美金的纽约市法院信贷额度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修筑合同涉嫌贪腐。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合同上花费由联邦政府补贴支付,铁路公司将股票派发给两党政客,以确保得到支持。

  在这分蛋糕的过程中,实力强大的“自由党”被排除在外,这自然引起了以华裔为主的自由党议员强烈不满,也成为政府市政贪腐的主要案件之一。

  虽然纽约水务局长莫里特从高楼上从身一跃而下,毫无意外的见了上帝。

  但米国政府身上的污点实在太多了,漏洞一大把,背负的贪腐案件卷宗能堆满大半个房间,联邦检察官并没有停止调查,只不过社会热度降低了好多。

  在这种情况下

  白宫并不希望社会舆论的矛头针对自己,说有意放纵也好,引导也好,舆论的热点始终在族裔矛盾问题上发酵……

  北美的这场小范围舆论风波,并没有引起以欧洲为主的世界列强注意,他们现在有更头疼的麻烦要处理。

  1875年秋,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暴发生大饥荒,大饥荒在新的一年愈演愈烈,奥斯曼帝国财政濒临崩溃,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全国。

  伴随着巴尔干起义此起彼伏,奥斯曼帝国军队实施了残酷的镇压。

  但是按下西瓜浮起瓢,整个巴尔干地区伴随着民族觉醒运动处处烽火,这让奥斯曼帝国焦头烂额。

  在这种形势下,其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

  1876年5月30日

  阿卜杜·阿齐兹苏丹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为苏丹,仅仅三个月后,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推翻了精神错乱的穆拉德为新苏丹,一年的时间三易其主。

  伴随着民族意识觉醒,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

  奥斯曼帝国对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却未能控制局势的变化,其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

  在这个风雨飘摇之际

  沙皇政府察觉到了机会,不失时机的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开始插手干涉奥斯曼帝国内政。

  沙俄先是通过外交途径向奥斯曼帝国施加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

  它所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英国,法国和唐国的反对,世界列强们在巴尔干问题上立场出奇的统一;

  那就是防范沙俄借此发难,试图肢解并大幅侵吞奥斯曼帝国土地,将黑手伸向温暖的地中海。

  随后,沙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倡议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这也遭奥斯曼帝国断然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