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2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_狂野北美18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及属于奥斯曼帝国一个独立的行省,最高长官是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帕夏伊斯梅尔,这是一个极有野心的边塞重臣。

  他上位埃及总督以来积极接近欧洲,发展民族工业和商业,聘请欧洲的军事教官训练军队。几乎将埃及经营成为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只是名义上听从奥斯曼帝国的召唤。

  这样的一个地方军阀势力,为什么要招惹大唐帝国?

  难道伊斯梅尔帕夏迷了心窍了吗?

  这其中是何人作祟?

  英国人抑或是法国人?

  难道是英国人试图独占苏伊士运河,使出阴招来逼迫大唐帝国拱手让出运河股权?

  还是法国佬因为圣马洛港大规模走势损害了其利益,动用中东的传统影响力,在给帝国使绊子?

  他细长的手指轻轻的敲打扶手上,一连串的疑问在皇帝李察的脑海中形成,他并不需要拿到什么确切的证据,只要怀疑就足够了。

  结合欧洲局势来看

  关于苏伊士运河股权谈判历经多年,英法唐三方协议是在1869年初达成,各方都做了妥协。

  苏伊士运河项目的发起者和建设者法国人手中持有52%的绝对控股权,伦敦以520万英镑的代价拿下了法国人手中苏伊士运河26%的股份,大唐帝国也以同样的条件转让了22%的股份,即440万英镑出售一半股权。

  这样一来,苏伊士运河的股权就变成了英国占据48%,法国占据26%,大唐帝国占据22%,剩余的4%属于公众股东。

  普法战争爆发后

  英国趁着法国佬被痛殴之际,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压力,最终从法国政府手中再次取得了14%的股权,其股权占比从48%一跃上升到62%,成为绝对的控股股东。

  大唐帝国持有22%位居第二,法国只剩下了12%位居第三,剩余部分4%属于公众股东。

  这里面吃亏最大的就是法国,辛辛苦苦谋划几十年终于建成的苏伊士运河世纪工程,被英国强取豪夺摘取了果实,自己却沦落为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运河开通以后其战略价值日益彰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英国一直在给法国佬设限,阻止其在中南半岛投入更多的殖民力量,而法兰西却无可奈何。

  耗费无数人力心血建设而成的苏伊士运河便捷通道,军舰和运兵船不能够走,难道要环绕半个地球继续走老的航路吗?

  这份憋屈,足以让法国有识之士郁闷而死。

  幸亏法国当初咬牙坚守了底线,无论英国如何施压都保留了12%的苏伊士运河股权,为以后争取合法通行权利留下了一丝可能。

  以英国人一贯自私而又霸道的禀性,在算计完法国后,又开始算计大唐不是没有可能?

  但这只是怀疑,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回过头来再看看法国佬,这也不是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