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章 任重而道远_狂野北美18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19世纪中叶已经愈演愈烈,成为仅次于黑奴贸易的第二大人口贩卖浪潮,几乎波及世界各地。

  19世纪20年代看書喇

  马六甲附近和半岛西部各土邦的锡矿已有几万名华工,槟城和新加坡的原始森林很快就被华工开辟无遗,随后转向半岛内陆柔佛﹑雪兰莪和霹雳等土邦。

  华工在当地自建村镇﹐就像葡萄谷一样聚村而居,柔佛境内华人聚居达数千家村庄﹐柔佛邦的二十九条河流的两岸﹐几乎全是华工开垦的种植园。

  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港,成为华工不断向半岛内陆推进的据点。

  仅以北美为例;

  美国太平洋邮轮公司是专业从事跨洋华工人口运输的轮船公司,其运输一名“猪仔”成本约6~7美元,抵达北美或中美洲目的地的船票,价值50美元,船公司可以从中获取暴利。

  而一名契约华工在古巴市场上,只需要约350~400美元(18岁以上的强壮男性)。

  19世纪初

  一名黑人奴隶价值250美元,随着美国南方棉花贸易产生了丰厚利润,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到了19世纪中叶,黑人奴隶则需要800~1000美元(同上),最高的甚至需要2000美元,仅美国一地黑奴总数已经达到390余万人。

  这是显而易见的差距,极大的刺激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种植园主和矿场主对华工的迫切需求,是引发人口流动浪潮的根本因素。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沿着原定的轨迹运行中……

  在李察的心里,既有扩大华人势力基本盘整想法,也有为这些流落到异域他乡的华工谋一份光明前程的考虑,两全其美岂不是好?

  相比较那些刻薄压榨华工的白人矿主和种植园主,跟着李察在北美开辟一片事业,这些海外华人的前景更加光明。

  能为同胞尽一份心力,李察深感义不容辞。

  他的目标并非是三藩市的这3000余名华工,而是中美洲和南美洲数10万华工甚至更多,但这要一步步来,急不得。

  心中斟酌片刻

  李察轻轻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肩膀上沉甸甸的压力,让他感觉任重而道远。

  现阶段

  还是要在三藩市打好牢固基础,将相应的产业做起来,训练士兵需要时间,巩固势力需要时间,扫清前进道路上一个个障碍需要时间。

  心中计议已定

  李察打开声望系统界面,点亮了声望称号任务“湾区之王”;

  声望称号任务;“湾区之王”

  当前任务进度;31722人/3331人,进展超过10%。

  10%?

  李察思索了下,便明白了声望系统的认定,3331这个数字包括了三藩市2955名华人和部分萨克拉门托市的华人。

  在清除了协议堂的影响力之后,他已经被公认为华人领袖,是华人心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