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2章地雷利器_南宋一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2章地雷利器

  完颜珣的弟弟完颜璟在刚上位之时,是决意对北方用兵的。。。包括重臣徒单克宁和完颜守贞都主张用兵。章宗决定采纳徒单克宁和完颜守贞的意见,任命枢密副使夹谷清臣为东北路兵马都统制使。

  但是其他的很多大臣却不同意,如翰林修撰移剌益,他说:“虽然北方经常有骚乱,但如果让大臣们来商议的话,太尉一定要用兵,但此时时机不到,此事应该以后再议。”御史中丞张万公也反对,章宗不得不考虑当时国内因黄河决口所造成的经济困难以及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决定对北方诸部采取防御的策略。

  完颜璟既然暂时不能对北方用兵,那么完善防御设施就必然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明昌三年(1192)四月,召集百官商议在北方修建界壕之事。

  所谓界壕,实际上是中国历代修建的长城的一部分,它不单只是一条壕沟,而是一套系统的军事防御工程,这一点,又超越了以往朝代所修的长城。金国的界壕是由壕沟、城墙、边堡构成的层次防御体系。

  其修筑的方法是,先挖一条外壕,然后利用挖出的土在壕沟内侧堆积或夯筑一道墙。在有些重点防守地段,则在外墙的内侧再挖内壕,内壕的内侧再筑内墙。这样就形成了四条壕沟与城墙的防御体系。

  一般外壕宽5-6米,内壕宽10乃至50-60米。外墙宽5米-6米,内墙宽5-15米。在内墙或单线墙的外侧筑有马面和烽火台,马面多设在险要地段或城堡附近,其间距从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可在敌人进攻时,向敌人横向射击。与一般城市的城墙相同。烽火台都高出城墙,台伸出墙外4-5米,宽6-8米。边堡多靠近内墙或一面即为内墙,每面宽100-150米,一面有城门,有的有瓮城门和城壕。边堡的间距一般在5-10公里,但是险要处则要密集得多,并且两堡之间往往有关口。

  但是四月刚开始修,到五月就停了下来。终止的原因是很多官员的反对,党怀英就是其中一人。这个党怀英与辛弃疾的前期很相似,他们的祖辈都是原宋国官员,在少年的时候,他甚至还与辛弃疾同时拜在一个老师的门下。但他成年后却没有像辛弃疾那样奉表归宋,而是参与了金国的科举,而且一路官运亨通,从莒州军事判官,到汝阴县尹、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现在已经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而且党怀英还是金国的文坛领导,他一反对,就有十几人与他一起联名,使得修界壕之事不得不停了下来。但这次终止的时候也不长,到第二年又恢复了。可是刚恢复又没多久,在完颜璟去北边巡视的时候,当地官员觉得修界豪让老百姓的负担太重,而且最重要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