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1章 光刻机_重生98,崛起从敲微软竹杠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康尼,凭借着相机时代的积累,在那个岛国半导体产业全面崛起的年代,成为当之无愧的巨头。

  短短四年,当时的康尼就将昔日光刻机大国漂亮国拉下马,与旧王者GCA平起平坐,拿下三成市场份额。手里几家大客户英特尔、IBM、AMD、德州仪器,每天排队堵在康尼门口等待最新产品下线的热情,与夏国日后眼巴巴等着ASML送EUV光刻机交货的迫切并无二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曾经的新王,变成了如今的旧王,在这新老交替的关键节点上,谁能踏着旧日王者的尸骨崛起,谁就能够占据王位,成为新的霸主。

  面对着马上就要江河日下的康尼,陆逸明作为重生者,岂能没有狠狠踩过去上几脚的野心?

  虽然搞不懂光刻机,但是李易文却知道康尼是搞光学的。他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国内在光学领域,基本上没什么建树吧?伱要知道,欧美列强的光学专业,基本上十七世纪时就开始伴随着天文学发展了,相比之下,我们差了几百年的功课呢,想要奋起直追,谈何容易?”

  李易文说的是大实话。

  荷兰的李普塞在1608年发明了第一架望远镜。

  开普勒于1611年发表了他的著作《折光学》,提出照度定律,还设计了几种新型的望远镜。

  到了十七世纪下半叶,牛顿和惠更斯等人更是把几何光学推进到了波动光学时代。

  1672年牛顿完成了著名的三棱镜色散试验,随后于公元1704年出版的《光学》,提出了光是微粒流的理论。

  很多闻名遐迩的光学公司,都是传承悠久,比如享誉世界的德意志蔡司集团,就成立于1846年,而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德意志的光学巨头,也是世界光学仪器设备巨头的蔡司,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

  哪怕是岛国这个光学领域的后学末进,在1917年的时候,也已经成立了岛国光学工业株式会社成立,这便是康尼的前身。

  相比之下,夏国无论是知识积累,行业基础,还是人才基数,都远远无法与这些光学领域的传统豪强一争高下。

  问题和困难基本上就摆在了明面上,想要超越对手几百年的先发优势,就意味着必须至少拿出对等的代价和成本,才有可能抹平彼此间的巨大差距,这不是拍拍脑门,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

  不过,这些问题陆逸明也早就已经想到了。毕竟如果这件事情这么容易做到的话,也不至于几十年之后全产业链优势的情况下都搞了不出来了。

  而相比较于后世的千难万险,眼下却是一个奋起直追甚至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

  “正因为难,所以才要追赶,现在不追,以后就算想追也没机会了。”

  夏国的半导体企业想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