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3章 电驴_重生98,崛起从敲微软竹杠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零五辆。

  数据那叫一个惨淡。

  造成如此惨淡数据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生产技术不成熟,产量很低,导致价格昂贵,夏国的大部分普通民众连二八大杠都买不起,更别说是电动自行车了。

  其次是续航能力也不太行,以至于整个九十年代,两轮电动自行车的从业者都被视为“狂人”和“疯子”——柱式电机的电动自行车看上去跟自行车差别无几,而且电能的消耗非常之大,“续航”只有不到三十公里,根本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而且这玩意儿电池寿命短,爬坡能力差,零部件容易磨损……

  这么一大堆的问题叠加在一起,导致整个市场都对电动自行车抱着悲观的态度。

  在八十年代的城市街头,你甚至都找不到一辆电动自行车,要知道,这时的夏国可是自行车大国,从平民百姓到国家干部,自行车是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出行工具,就像电视剧《人世间》里那样,几乎人人都有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

  即使是在京城这样的大城市,市区里面出门无论远近也都是骑着自行车。

  陆逸明语气坚定地说道:“老百姓不是不需要电动自行车,相反的,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桎梏整个产业发展的,是技术不行。既然是技术的问题,那就能用技术的手段来解决。”

  “你知不知道,早在一九九五年,水木大学就研制出采用轮毂电机的电动自行车。简单来说,就是把以前由电动机转子带动的传动系统,改成了将转子直接放在了轮子上,将定子放在了车轴上,这样,车子在行驶中能量的消耗大大降低,可以给车子储备传输更多的能量动力。”

  陆逸明颇为感慨地说道:“有了这个技术,电动自行车其实已经具备了实用价值,而这欠缺的最后一环,只剩下电池了。”

  绕了这么一大圈,真相大白了,林淑仪终于恍然大悟,惊叹道:“所以你才会斥巨资,投在雷天集团和新能源科技上面?”

  陆逸明也没隐瞒,说道:“是的。你有没有关注最近的政策风向?官方已经开始有意要推行限制摩托车的法令了。”

  夏国的电动自行车产业振兴,就是从二零零零年开始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品性能显著提升,这一切都使得电动自行车突破国标,开始成为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替代品。

  二零零五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突破一千万辆。

  二零零七年,电动自行车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产量突破两千万。

  二零一三年,产量突破三千万。

  二零一四年,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直接超过两亿!

  这可是一个几千亿规模的巨大市场,谁见了能够不心动呢?

  虽然陆逸明之前入局的芯片号称万亿级市场,但是这两者的难度不可同日而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