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三二章 良渚神器_鉴宝秘术txt下载全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专长,但像这种比较有特点的玉器。他们还是有所涉猎的,在鉴赏了一会儿之后,马雍就捋了捋胡须道:“天元,你说的没错,这东西与我之前见过的玉琮王非常相似,只是图案上略有差异,好像真得是一对,而且这玉器也不像是作假的,应该是古玉器。”

  “我也是这个看法,小张老师你是怎么判断的?”秦牧问道。

  张天元想了想道:“你们大概也知道吧,我是学考古出身的,所以对于考古学方面比较擅长。”

  “没错,这个跟考古学有什么关系吗?”

  张天元点了点头道:“当然有关系了。大量考古现显示,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州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oo年。史前玉琮以苏江南部和江浙北部的良渚文化遗址、墓葬出土最多,甚至成为良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苏江北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安州薛家岗文化、东山、北河、晋州等省的龙山文化、以及东广石峡文化和其它史前遗址墓葬,也偶有玉琮现,不过数量都远较良渚文化为少。由此可知,玉琮的分布中心是在江南一带,而且大多数都出自于良渚文化。”

  “洛州偃师二里头遗址曾出土一件残玉琮,由于过分残破而且图版不够清晰,形制纹饰都难于辨别。有的考古工作者将二里头文化大约在夏,商时期的玉臂环称为琮,显然是不恰当的。陕州红城现的玉器不限于琮,尚有其它种类。但全部属于收集品,年代不一,可能包括夏代、商代及周代。红城玉琮的形制接近良渚文化玉琮,故有可能是夏代遗物,当然了,也不排除是更早的遗存。”

  “商代玉琮的现,出自洛州、西山、东山、川州等地的商代墓葬或祭祀坑,其中以殷墟妇好墓和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稍多。如果考虑到经过掘的商代墓葬和窖藏为数较多,则出土的商代玉琮之数量,相形之下便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一事实说明:在商代,玉琮已不流行。换句话说,琮作为玉器的一个种类,在商代已经式微。出土的西周玉琮较之商代更少。春秋战国玉琮也同样罕见,可以说成了凤毛麟角。”

  “汉代墓葬经清理的数以千计,但迄今只在北河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及苏江涟水三里墩西汉一个王侯的墓里,各出土一件玉琮。前者近似圆筒状,外表面仍有不甚清晰的兽面纹,当属良渚文化遗存。后者内圆外方,为商周玉琮的形式。较别致的是,上面扣有鎏金的银盖,盖面还嵌有一粒水晶泡;下面套有鎏金的银底座并连着圈足,由四个展翅的银鹰承托。这两个事例充分表明:琮在西汉前期已成为古董,甚至经加工后派作其他用场。显然。琮在西汉已成了绝响。”

  “汉以后的墓葬中,虽仍偶有玉琮出土。不过是利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