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颉利入关_定居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适宜采取此策?”

  除了齐王,圣人、太子、秦王皆目光迫切的望着薛朗,等待他的回答。薛朗想了想,道:“依微臣归唐后的见闻来论,基础还未达到。先,耕种技术落后,没有模式化;几乎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经验,好手种出来的庄稼与一般人种出来的庄稼,颇有差距。其二,民智未开启,识字的人还是太少了!纵观古今,农书著作已经有好几本,并不是说农书没有记录优秀的耕种方法,农书是有记载的。可以说,只要把农书通读一遍,结合实际,暴富不说,小富却是不难。然而,即便是如此实用的农书,传播得并不够广泛,归根结底,还是识字的人太少了!”

  全民脱盲、识字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别说现在的唐朝,就是在后世经济达的现代,也没有做到。毕竟,学习文化知识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如果有人不想学,又不可能强逼着去学。

  薛朗总结道:“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便是功在社稷的政策措施,要实行并出成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特别是教书育人,开启民智这件事,更是水磨工夫中的水磨工夫,需要数代人的努力才能有成效。”

  李渊沉声道:“开启民智,势在必行。朕这一代做不完,朕的后代也要继续推广,争取有朝一日,我大唐治下之子民,人人皆有饭食可饱腹,人人皆有衣裳可暖身。太子可记住否?”

  太子眼中掠过一丝喜色,旋即满脸郑重的行礼道:“臣记住矣!回去就让把圣人此语刻于牌匾之上,置于正厅,观之,以提醒自己永志不忘!”

  秦王恭敬道:“臣亦如此。”

  齐王见状,也跟着道:“儿臣亦如此,永不忘圣人示训。”

  “大善!”

  圣人欣慰的颔。

  怎么从种植蘑菇歪楼歪到开启民智上的,薛朗有些迷茫,不过,李唐皇帝父子有志气是好事,就怕皇帝没志气,耽于享乐,那国家也就完了!

  “报!急报!百八里加急报!”

  正一副父子兄弟齐心协力,共建家国的励志场面,一声急报,打破现有的场面。薛朗暗叫一声可惜,望向李渊——

  圣人面容一整,直接喊了一句:“呈上来!”

  小黄门立即快步出去,把急报拿进来,呈给李渊。李渊接过,直接撕开蜡封,展信阅读,才看了两眼,就脸色一变,面露惊色——

  秦王立即问道:“敢问圣人,不知是何消息?”

  李渊沉着脸,满面忧色,道:“突厥颉利可汗率兵十五万叩雁门,已入雁门关,扰并州;另有别部扰原州,大震关陷!摆架宣政殿,内侍鸣钟,召集诸公议事!”

  “喏!”

  殿中的小黄门们立即忙碌起来。

  除了跟着刘黑闼到处做乱的突厥,颉利可汗这个最大的凶患也来了!不知公主殿下那里怎么样了?看战报似乎突厥并没有过去,可还是不放心——

  要早点儿把京中的事务做完,然后早日回去苇泽关去!不亲自看着,薛朗实在不放心。

  满腹心思的跟着圣人一起过去宣政殿。响彻全城的钟声响过后,不过是半个时辰不到的功夫,京中所在担任五品以上职事的官员皆一身整齐的官袍,聚于宣政殿上。

  “朝议开始!”

  小黄门一声喊,群臣向李渊行礼:“见过圣人,圣人万福。”

  “众卿家免礼。”

  李渊转望着小黄门:“把刚收到的急报,向众卿宣读。”

  “喏!”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