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9章 预定任期_定居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

  李渊道:“既如此,卿家且先回苇泽关,待明年春日,京城附近你尽管挑选适宜的土地,把红薯、土豆、棉花一起试种,交由卿家你主管。在长安,朕定当把所有擅长培植棉花之花匠给卿家找来,争取早日实现棉花之高产。”

  这是给薛朗划定期限,也是对薛朗的看重。薛朗心中其实还是不太愿意,最好是明年过后再来京师。历史记载,公主殿下亡故于武德六年,具体是年初还是年中或是年底,根本就没写!

  在这桩顾虑没解决之前,薛朗哪里有心来什么京城。不过,想到来时平阳公主的交代,薛朗只得道:“多谢圣人看重,微臣定当努力。”

  没正面答应,却也没再推拒。

  今日朝会,主要就是议红薯和土豆的事情,棉花那是意外收获。薛朗能说的部分说完,接下来的细节安排,就是在京官员的事情,与他无关了。

  细节安排不是什么大事,很快就议完。又议了一下其他的事项,众臣各自畅所欲言,言的时候,会时不时的看看手中的笏板。

  笏板在上朝的时候,相当于一个记事本。上朝之前把想说的话,言要点记在笏板上,言的时候才能简明扼要,条理分明。或是把朝议的结论、圣人的吩咐记在笏板上,以免忘记出错漏。

  如果有官员朝议当天要禀告的事情多,一片笏板写不下,就会多带几片笏板。带的笏板多了,为了携带方便,官员们甚至还会装满让小厮背个装笏板的布袋,叫做笏袋。

  而在朝议过程中,如果有官员的言,让你赞叹击赏,可以以笏板击掌而赞之。古代上朝也不是死板板什么都不准的,其实是很人性化的。

  薛朗听着群臣议事,再与心中所学、所知印证,只旁听都觉得学到许多东西,起码,对古代的风土人情、民风世情又有了些了解。

  “幼阳请留步。”

  散朝的时候,薛朗正欲回去驿馆,被李纲叫住,他身旁还跟着一个年岁与薛朗相当的青年男子。

  薛朗连忙止步,应道:“李公!不知唤住晚辈有何吩咐?”

  李纲笑道:“叫住幼阳乃是好事。来,老夫与幼阳介绍,这位乃是将作监之大匠阎立德阎大匠,大匠请我帮他引见,散朝之后,该带幼阳去御赐的府邸了!这事可是好事?”

  薛朗笑着拱手:“确是大大的好事,多谢李公。”

  李纲笑着摆摆手,道:“既然大匠与幼阳还有事要忙,老夫就先走一步,待幼阳事务完毕,再与幼阳叙话也不迟。”

  “多谢李公,李公慢走。”

  送走李纲,薛朗朝阎立德拱手:“劳烦阎大匠。”

  阎立德客气的道:“薛郡公客气,此乃下官分内之事。”

  说来,这位阎立德阎大匠其实也是历史名人,著名的画家、建筑家,可能有人对他不太熟悉,但说起他的弟弟阎立本,想必知道的人更多些。

  说起来这两兄弟也挺有趣的,出身于工程世家,母亲乃是北周武帝的女儿请都公主,可算是出身名门。两人都擅长建筑,擅长绘画。只是呢,哥哥擅长画人物、树石、禽兽,弟弟阎立本则擅长画人物、车马、台阁。

  薛朗当年考大学是想建筑设计的,虽然最后没学成,但自己也看了不少书籍。对这位唐朝的大匠,阎家兄弟俩儿自然是熟知的,薛朗其实是这兄弟俩儿路人粉来着。

  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请兄弟俩儿合作画一幅画送他,要既有树石、禽兽,又有车马、台阁的,让两兄弟都有施展所长的机会。

  作为粉丝,薛朗暗戳戳的打算着。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