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二章治国安邦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算将科举分为三步,分为县试、郡试,最后才是襄阳科举。”

  习辟疆思索了一下,道:“请主公细细道来。”

  “先是县试,试子在户籍所在县考试合格,称县生;县生入郡复试,再取中者称郡生;郡生到襄阳参加科举,取中为进士。”

  习辟疆道:“主公在治下推广儒学,兴建学庠,读书之人越来越多,县生、郡生以及进士会越来越多,将来必然人满为患。”

  杨安玄笑道:“通过考试择优而取。县生名额根据所在县的户籍数核定,百户可出一县生名额;若学风优良,可上浮一至二成名额。”

  “县生名额可入学庠为师、乡间教授蒙童、由县衙招用为吏”,杨安玄想了想道:“县衙每年要对县生进行考核,考核优秀者推荐前往郡中考郡生,两次皆不合格则罢黜县生资格。”

  杨安玄想到官学不兴,郡县官学几乎形同虚设,自己大力推广儒学,在各县兴修学庠,这几年自己治下官学才逐渐兴起,县一级的官学暂由主簿管辖,显然已不再合适。

  想了想,杨安玄道:“各县增设教谕一职,居九品,管理属县学庠、教师及县生,再从学庠中择优录用一名经师,讲授经书,传道授业。郡中原有五官掾和经师,管理郡生之事便交给他们。”

  辛何和习辟疆都称赞道:“主公此举,规范儒学,功在千秋。”

  杨安玄继续道:“县试次年,县衙推荐有资格的县生到郡府考录郡生,郡生的比例亦要控制,你们说郡生取录比例定在多少合适?”

  辛何道:“从襄阳和建康前来参试的人数来看,愚认为参加科举的人数不宜太多,应控制二至三千左右,十取其一,每三年安置一次不难。若像前年一下子取中七百余人,恐怕难以安排,以此反推,郡生的数量不宜过多。”

  “县生的数量会在数十至百人不等,每郡多则千余人,少则数百,愚治下九州(雍州、北雍州、秦州、梁州、北益州、司州、兖州、北冀州、北青州)共八十七郡,县生、郡生、科举每三年一轮回,二十取一如何?”杨安玄问辛何道。

  辛何盘算了一下,道:“如此算来县生的总数会在六万左右,二十取一,第一次约有郡生三千余人,以后每三年增长一次,人数也很快便会突破万人。”

  杨安玄笑道:“无妨,首先可以控制参试人数,同样按照府郡户籍数核定参试人数,还可控制比例增减,这样就不用担心参加科举人数过多。”

  “另外,能考中郡生之人皆是博学之士,愚打算从郡生之中选官,府县的功曹、录事史、议生以及主簿、县丞、县尉都可以从郡生中择优而取,相信不少人愿意尽早入仕,毕竟科举录用的人数不过十取其一,与其三年搏一次不如早些入仕。”

  辛何心悦诚服地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