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八章衣食之忧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甚好,西秦王答应届时一同出兵,就算赫连勃勃派兵来援安定,也不惧他。”

  黄富笑道:“主公这招移花接木用得妙。”

  杨安玄心中暗笑,黄富毕竟出身渔夫,这移花接木四个字能出自他口就算不错了,用得准确与否不用苛求。

  丁全听主公准备对安定郡用兵,心中暗急,当初自己主内、黄富主外,主公屡屡对外用兵,这黄富立功的机会远多过于己,将来还不远远把自己抛下,商情司由他为主了。

  “主公,北境天寒,滴水成冰,将士们衣着难以御寒,要动兵最好等到六七月份。”黄富道。想起当年在江上打鱼,每到冬季都觉得冰寒入骨,待到过长安,才知道这冷不光会入骨,还会冻断肝肠。

  丁全没有反驳黄富,也道:“主公,仆听孟大哥说,北地比襄阳冷多了,将士们守城都直打哆嗦,此时用兵怕是将士们多有冻伤。”

  杨安玄心中一沉,以后他与大夏、北魏、诸凉作战的时间肯定不少,这御寒的事是要尽快解决,口中笑骂道:“愚是那种不顾将士死活的人吗。”

  普通百姓身上衣着多是麻与葛所制的布衣,有钱人穿绸缎。冬装穷人将芦絮、稻草絮在衣中保暖,讲究一点的用南方所产的木棉(1),当然也有皮裘。

  东晋时已有制革的手艺,除灰法、烟熏法、油鞣法、皮硝法制出来的裘衣稍嫌硬,但保暖效果还不错。穷人多穿狗皮、猪皮、麂皮、兔皮制成的皮裘,大秦归于晋国,西市多了许多羊皮裘,倒让雍州百姓这个冬天多了几分暖意。

  有钱人讲究,什么狐皮裘、貂皮裘,六七十张貂皮和缝制出一身裘衣,还要讲究毛色,岂是一般人所能买得起,甚至有“集腋成裘”的说法,那多半是天子王公才有的享受。

  则那哥从北地得了一卷虎皮、两张豹皮,巴巴地来襄阳献与杨安玄。杨安玄将豹皮分别给了孔苗和阴慧珍,杨湫见了眼红的紧,磨着杨安玄以后也替她谋一张豹皮。

  至于牛皮是军中制甲、制盾以及军械所用,杨安玄麾下将士众多,再多的牛皮出不够用,市面上没有牛皮出现。

  要想解决将士们的穿暖问题,只能是棉花。杨安玄记得张骞出塞就曾带来过棉花,考古时他曾从出土文物和古籍发现,自东汉起至南北朝,西凉地区就种植了棉花(2),并有棉纺织手工业。

  杨安玄在脑中回忆着,新疆民丰县出土的东汉墓中有土蜡染布及白布裤、手帕等棉织品,晋、唐时期的吐鲁番古墓中棉纺织物就更多了,看来要尽快将棉花引入雍司之地种植。

  有了棉花后纺织工艺要跟上,秦汉便能纺织丝绸,汉时有了缫丝法,有了织锦的说法;蜀地的纺织业很发达,诸葛武侯就靠织锦养军;纺锤、织机、梭子均已出现,可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