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四十一章京中翻浪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德文悲从中来,举杯以袖掩面遮挡落泪。

  太常司马珍之道:“臣闻杨安玄有一长子年七岁,其母是孔圣后裔,崇圣侯孔懿之女;大王长女海盐公主司马茂英年十岁,正是此子良配。”

  司马德文拭去眼泪,垂袖笑道:“王叔所言甚是,就劳烦王叔前去与弘农公说合,此事若能成王叔便立下大功。”

  五月十七日,始兴城,正准备动身前往番禺的刘裕收到刘穆之从京中发来的急报,立刻下令返回建康。

  五月二十二日,刘裕率数十骑先行回到西州城,见到了忧心忡忡的刘穆之,询问具体情形。

  刘穆之把抄录的奏疏交给刘裕,道:“长安城破,杨安玄斩秦皇姚兴,秦太子姚泓率众投降,雍州水师近几日便会将秦国降臣送至建康。”

  奏疏仅百余字,刘裕足足盯了一盏茶功夫,最后长出一口气道:“好一个杨安玄,仅凭雍兖兵马就能平灭大秦,秦国衰落至此了吗?”

  刘穆之叹道:“仆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秦国近年虽受困于大夏、诸凉,但至少也有十数万兵马,怎么就被区区五六万人亡了国,雍兖兵马如何厉害吗?”

  刘裕把奏疏放在一旁,道:“猜测无用,等姚泓等降臣送至建康,愚再细细问询。杨安玄灭秦,京中风向如何?”

  刘穆之把阴友齐上疏为杨安玄请封一字公,有人奏请征杨安玄回京主政以及种种流言向刘裕言明。

  刘裕哂笑道:“没了刘毅,这些人又看中杨安玄了?明日愚会上朝,看看哪个敢张狂放肆。”

  刘穆之松了口气,笑道:“太尉返京,那些魍魉魑魅自不敢作怪,不过杨安玄灭秦之功不能不赏,太尉要早作安排。”

  刘裕抚着胡须道:“杨安玄若敢来京,便让他封王又如何?”

  沉吟片刻,刘裕道:“明日愚上朝,奏请天子加封杨安玄为雍公,加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等殊荣,加太傅之职,录尚书事,揆百官,看看杨安玄敢不敢前来就任。”

  刘穆之道:“主公是豫章公,杨安玄是弘农公,两者持平,但主公兼着太尉,压着杨安玄一头。若是让杨安玄成为一字公,他人虽不在朝堂却可借助阴友齐等党羽发声,琅琊王亦会借机打压主公。”

  刘裕浓眉皱起,道:“此事已难避免。不过道和担心的有道理,既然朝廷有意加封杨安玄为一字公,愚伐燕国、灭卢循、定江陵之功尤在杨安玄之上。道和让刘柳奏明天子,杨安玄能封一字公,愚自然亦可。至于太傅之位,杨安玄若肯来京便授其太傅,否则休想。”

  五月二十三日,东堂朝议。

  司马德文满面春风地坐在正中接受众臣行礼,猛见殿门外太尉刘裕龙行虎步上殿,脸上的笑容立时僵住,愉悦的心情立时变得沉重。

  刘裕近前躬身礼道:“见过大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