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9章 意料之外_我要做首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顺之说过,两榜进士,尽是乡愿!

  乡愿者,德之贼也!说白了就是因循苟且,就是官官相护,就是人情大于法理!

  科举考试和一切考试一样,都没有什么公平可言,除了少数天才和幸运儿,相当多的人都是有深厚的背景,错综复杂的关系,套用后世的观点,那就是“圈子”!

  就比如很多文采斐然的学子都会削尖了脑袋,去拜会官场前辈,一来是为了扬名,二来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文风用词,如果到了科场,恰巧对方是主考,又看过你的文章,就极有可能从一堆文章中辨认出你的作品,恭喜你,取中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

  当然还有更厉害的,就像唐毅面前的这张薄薄的纸片,重愈千斤!

  心学发展几十年,大江南北尽是阳明子弟,尤其是东南,更是心学的大本营。没有什么比科举能更好扩大学术话语权的,近年来,东南有一种声音,叫做信阳明,中科举!事实的确如同这个口号所说,越来越多的心学士子涌现出来,一路披荆斩棘,蟾宫折桂。

  当然不排除心学门人慧眼识人,选出了优秀的学生,但是适当的运作也是不可避免的。

  就比如眼前的纸条,这不是什么关键字,而是乡试正副主考喜好的句式用法。

  乡试在八月举行,为了保证公正,主考官是朝廷临时指派的,可是大明朝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走一趟就要好几个月,因此虽说是临时指派,地方上也能抢先把主考官查个底儿掉。

  弄清楚文风之后,再由科考的高手研究出一些“关键句子”,分发给有关系的士子,无论考什么题目,这些句子都能套得上,用得着。

  有人要问,主考官看到之后,会不会反其道而行之,你越是讨我的喜欢,我就越不取你!当然也许有这种二愣子,不过下场通常会很惨。而那些顺天应人的考官,则是在考试之后的一段时间,“不经意”间就骤然高升一步,成为朝堂新贵。

  所以说没有无懈可击的程序,只有无限的想象力!

  虽然这种方式未必能全部取中,但是比起小抄、夹带、关键字眼要高明多了。不着痕迹,就算想调查,都抓不到把柄。

  而唐顺之送的这份关键句子更了不得,幕后的操盘手就是那位不动声色的徐阁老,近些年不少心学门人栽在了严党的手里,迫切需要补血。

  南直隶是科举大省,从南直隶下手,就能保证明年的会试出现大量的心学面孔。

  很显然这是对心学发展有天大好处的事情,但是唐顺之却不以为然,在他的心里,君子之道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唐秀才的情况特殊,他是绝对不会用这种昧良心的手段!

  “师恩如山之重,弟子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唐毅长长叹口气,突然一抬头,二目锁定了老爹,唐秀才吓得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