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录制结束_夜的第一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还吹了声口哨,安小菁随后就打开门出来,接受大家的恭喜。

  项中明走过来,笑着说:“第一天就有感觉,预计你们会录很快,但还是没想到会那么快,四天居然就录完了!”

  “哈哈!老项,合作愉快呀!”

  “合作愉快!”

  “你还是坚持不做修音了?哪怕稍微修一修?”

  “不用,真不用了!她已经唱得很好。”

  “好吧,你是制作人,你说了算。”

  即便是现在,也有修音的技术。歌手完成录音之后,如果觉得不够完美,可以在后期处理的时候,稍微的修一修。

  力求最终呈现出来的版本,是心中最完美的。

  当然,别管技术多发达、多先进,只要你动刀了,专业人士是一定听得出来的,只不过这个年代的修音普遍的并不严重,大家也都并不认为录音室版本里出现稍微的一点修音,是什么多么有损逼格的事情。

  但如果修音过重的话,就还是会被专业乐评人嘲讽的,而且在评选一些专业奖项的时候,也会在评委那里严重失分。

  但徐正华坚持不修音,倒不是考虑到那一步了,只单纯因为《短发》这首歌并不算难唱,对于安小菁的嗓音来说,这是她发挥很稳健的音域,刚才的录音又已经是接近全然的完美,就实在是不必再多那一步了。

  当然,无论修不修音,后期都还是要做的。

  乐器和人声,都是分开音轨录的,虽然能够合并成一个音轨,但声音的空间感、层次感,会很差,这个一定要调。

  要想让最终的声音出来,充满了所谓的“CD级的质感”,需要的那种饱满度,也要靠一定的后期技术进行渲染。

  早就不是留声机黑胶唱片的时代了。

  据说做后期的时候,还会把歌手某个气口的那本就极为微弱的呼吸声,也给抹掉,琴弦的稍微一丝滑音,只要不是编曲谱子里标注要有的,也会被抹掉。

  总之会特别精细。

  但那就是专业人士的领域了。

  不要说徐正华,就连小岛唱片这边,都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士。

  要在他们的母公司西坡唱片那边,才有最新最先进的设备,并且有专业人士来做这个事情——科技发展速度飞快,技术迭代也就飞快,好处是唱片越做越完美,也越来越容易做,但缺点就是,资金实力稍逊的公司,会慢慢就跟不上这种快速的迭代,渐渐的,要把很多后期工作,花钱交给大公司来做了。

  当然,作为制作人,后期制作的过程,徐正华肯定还是要全程参与的。

  但那个阶段,他就只是负责听,并提出修改方向了。

  到了现在这一步,录音阶段结束,接下来的事情,其实就不归徐正华负责了,项中明作为这件事的负责人,会把徐正华最终敲定的这个录音室最终版本的母带直接收起,专用密码箱,放入保

  请收藏:https://m.wn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